10月12日,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袁征、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副会长陈裕隆、我会理事吴燕文、广州市伊希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冠文等人一行前往德庆县植农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考察了无患子树苗种植基地以及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并与德庆县武垄镇扶贫工作组组长朱科等人进行了交流与座谈。
袁征表示,陈裕隆博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开发,专攻苗木以及果树种植等方面。为进一步有效地推进粤台农业合作,协助当地针对当前无患子树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百香果种植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指导,解决无患子今后移植问题和提升百香果的品质,德庆县武垄镇扶贫工作组可与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进行有效合作,借鉴台湾现代农业技术,共建绿色农业生态产业链,以巩固扶贫脱贫成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我们一行在朱科组长的陪同下先后实地考察了无患子树苗种植基地和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并分别对两者的生长和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详尽地观察。
据朱科介绍,无患子树苗种植基地由2017年8月份开始成立种植,为配合广东省佛教协会与光孝寺联合举办的光孝寺恢复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环保公益活动的菩提树苗育种项目。现基地育有2万棵无患子树苗,但树苗种植间隔小,影响了树苗的生长发育,需要资金将树苗移植到更大的地块,增加树苗的生长空间。
经过实地观察后,陈裕隆指出,无患子树苗生长情况尚好,但因树苗种植密度较高,限制了树苗的生长速度,需尽快移植到更大的空间生长,增大树苗间距,给与充足养分和光照,增强树之间的“通风透气”,才有利于无患子更加健康地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为下一步的后续产业链打下基础。
在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朱科表示,百香果种植基地是扶贫项目之一,现已种植10亩,每亩约种150株,经过一年的种植后发现果树烂根,掉果现象和黄叶病等病虫害,喷洒药物后仍未得到缓解,希望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陈裕隆认为,百香果种植基地同样存在果树种植过密、通风和日照程度差、花叶病毒等问题,造成果实品质和品相不均、产量不足和甜度不够的情况。陈裕隆建议,因基地周边水沟连接着田基边,容易造成树苗烂根的情况,种植百香果树苗时应尽量将苗穴挖深,防止水分长期浸泡。同时,根据日照情况修剪果树,在棚式基础上改成帘式,让更多的阳光进入基地,增强果树和土壤日照时间,减少果树以及种植土壤的病虫害,而针对花叶病毒造成的掉果、烂叶的情况,可以通过喷洒毒氟磷、阿泰灵、宁南霉素,连续喷3~5次,每5天喷一次即可基本解决问题。陈裕隆强调,果树种植的前期整地尽量采用犁耕,增加种植深度和土壤细菌的培养,种植密度建议采取1亩33株的间隔,后期需着重关注光照、通风透气、养分供应等方面。
一行来到白土镇新开发的水稻种植基地,面积约2千亩低山丘陵地,现因政策原因,全部用于种植水稻,但亩产很低,希望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选取合适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进行基地整改。陈裕隆指出,基地土壤存在一定问题,种植前需针对土壤的情况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土壤的肥沃度,最简单办法就是利用收割后的水稻秸秆回田,将其打碎成粉后洒入土壤再重新翻土,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陈裕隆建议调整种植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政策条件来筛选,达到一定的种植规模后,建立农产品后续的加工厂,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可以规避市场滞销的风险。
最后,袁征建议,当地扶贫办以及企业今后可进一步加强与台湾海峡两岸的农业专家交流沟通,借鉴台湾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品质的精致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