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我会召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交流会

2020-10-13 0 李少珍

    为更好地在我省有效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9月29日,我会组织台湾技术专家在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召开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交流会。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袁征、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驻会常务副会长郑逢喜、副会长陈裕隆,卢艺燕参加了技术交流会,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向东,董事郭静翔、土壤生态环境所所长张雪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共同就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技术服务部李少珍、黄凤兰随行。

image.png

袁征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我国“十”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全省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序地推进。重点是继续深化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抓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尤其是全省2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和30%的产粮油大县,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减排。同时,正进一步推进农地分类管理,实现全省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而真正意义上的农地规模化有效性的治理尚待开展。近年来省环保基金会与土壤研究所及有关企业联合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受污农田修复治理等试验和示范工作,采用化学调控、生物技术以及利用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超强富集作用的植物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袁征同时指出,此次组织的台湾技术专家主要也是采用植物吸收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该技术在台湾、欧洲等地区的应用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可以联合智创公司在国内选择合适的田块先行进行技术示范,再逐步推广应用。

叶向东表示,非常感谢我会组织相关技术专家进行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交流会,智创公司是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落实国家环评体制改革要求而成立的环保科技企业,公司下设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环境规划与评价技术研究所、核与辐射环境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所、土壤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市场管理部等业务部门,是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成功转化基地。他指出,公司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是公司较薄弱的环节,迫切需要成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建筑用地进行有效、大规模的治理,真正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会上,郑逢喜表示,2014年台湾的专业技术团队已开始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是采用低分子有机酸如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化学萃取,再辅以微生物和种植八丈芒红麻等植物修复技术进行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进行治理,适合中、低污染地区的土壤修复,此技术在台湾应用后取得良好的效果。郑逢喜指出,农委会在湛江、清远、汕尾等地的有机农业上应用有机硅酸钾肥料,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它能中和土壤中重金属毒性、抑制水稻及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功效能恢复土壤固有的肥力,同时硅在不同种类植物中经检测均能有效地控制真菌与细菌所引起的疾病茶叶、蔬菜类喷洒友达晶材硅肥实验前和采收后的土壤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比较,均取得较好的成果。郑逢喜希望与智创公司合作,引进台湾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根据国内的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组合,可先在国内中度或轻度污染的农田或场地进行技术研究和数据收集。郑逢喜又指出,农委会现在针对农产品采用最新进的化学农残快筛检验萃取技术以及云分析系统,先进的仪器实现了可信的定量分析,并已建立完整的生态友善农业参与式保障系统。并建议在公司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引进该项技术,为农作物安全食用提供保障。 

张雪霞指出,土壤所主要是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她指出,八丈芒植物修复技术虽然成功应用在台湾地区,但因国内尚未有该物种,可能存在外来物种等生物安全的风险。硅肥使用虽然在国内已普及,但是硅肥作为农作物的叶面肥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应用。张雪霞建议在硅肥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应着重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指导使用者掌握好正确的施用方法,要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几个节点施用才能真正抑制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功效。现今土壤污染情况仍然处在排查、详查阶段,部分资料显示,水稻种植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没有想象中严重,农田的土壤污染一般以轻度、中度为主,进行大面积的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因国内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难以推进大规模的植物修复技术。但是在一些污染较重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化学与植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壤污染修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叶向东补充到,台湾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符合战略性长期研究,土壤所可根据部门的需求与其对接合作,进行技术提升。

郭静翔表示,智创公司在番禺新设立了检测中心,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计划形成水、气、土壤、固废、生等环境要素的检测能力,开展环境检测领域相关科研工作。检测中心在农产品农残检测方面尚欠缺,非常希望与农委会合作,进一步提升检测设备的先进性以及拓宽检测中心的检测类别。

最后,双方就对全省农田土壤和工业污染场地实施环境监督和管理,为区域土壤环境管理决策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进行探讨,建议尽快转入规模性大田整治和修复工程上来,探索适合当地、经济可行、安全有效的土壤治理修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后续扩大规模开展土壤治理修复工程提供依据。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