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袁征、技术服务部李少珍、广东创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国雄前往阳江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就阳江市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调研。10月21日,阳江市委书记焦兰生、阳江市委秘书长张磊、常务副秘书长黄家新会见了袁征一行。
袁征表示,去年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李希书记强调,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民动员,全民参与,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最近,省住建厅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对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从而逐步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目标。最近,我们也看到了焦书记在阳江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动员讲话,这次来阳江也切实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力度。
袁征指出,从我省情况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这一环节上,形式各异,收集和投放方式不一,市场上出现许多不同功能的智能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有些甚至设置了刷脸、扫码、积分、奖励等复杂程序,反而不便于居民投放操作,也不便于管理。因此,现阶段需要解决的倒是应该开发一些简便易行,节省成本,为居民乐于接受、方便操作的分类设备,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焦兰生认为,建设简便、操作性强的前端垃圾分类投放、收集体系非常有利于推进各大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提高可回收物的投放比例。现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牵头组织在江城区、阳东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规范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它垃圾四类收集设施,配备专用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并设置分类指导员,引导市民群众实行源头分类,分类运输环节防止“先分后混”。焦兰生提到了一些国外如日本等国可借鉴的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并指出,前端的生活垃圾分类固然重要,但后续的运输以及处理环节更是关键,应尽量避免 “混装混运”的现象,才能真正实现不同类别生活垃圾独立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同时,要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引导,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切实提高群众认识水平,才能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而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莫国雄补充介绍了阳春市设立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该系统摒弃了复杂的操作程序,又有效地解决了垃圾桶的自动开启和自动密闭问题,方便用户操作和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该系统已在阳春市设立了十多个示范点,取得较好的效果。莫国雄希望在阳江市示范区域也设置示范点,当地对该系统功能等各方面认可后,再逐步扩大该系统的垃圾分类覆盖范围。
最后,焦兰生书记表示,可根据阳江市城建部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示范片区建设完成情况,选取合适的示范点,结合阳江市实际,制定符合阳江市特点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
22日,调研组一行继续前往阳春市实地考察了垃圾分类系统应用示范点。阳春市委书记陈平、副市长张奕文、副市长陈华青和阳春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智能型垃圾分类系统技术应用成效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