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我会考察污泥处置中的生物酶应用技术

2020-09-30 0 李少珍

9月18日,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袁征、技术顾问帅日新应邀走访了深圳市忠晨科技有限公司,就利用生物(酶)技术处理生活污泥以及原位修复黑臭水体等环保相关技术进行了交流座谈,公司董事长王晨、总经理张苏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image.png

王晨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生物(酶)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泥减量——污泥生物破壁、污水处理、河道治理、水质改善、立体箱式室内养殖,生物有机肥建厂销售,沼气发电(有机物)等。生物(酶)技术主要是三菌共生,厌氧菌群30% 好氧菌群30% 兼氧菌群40%,“343生物酶制剂”是公司专利技术,使用“生物综合菌”将污泥颗料中60% 的水分分离出来。技术工艺主要是将含水率为80%的生活污泥和“343酶制剂”进行混和,物料进入破壁设备内,在“343生物酶制剂”的作用下,快速分解,释放的热量使物料温度快速升高,温度一般为50—60度,最高达到70—75度,整个发酵过程持续三个小时。温度升高和通风加快物料水分的蒸发,通过除臭系统将废气和水蒸气经过处理后排出,用污泥生物破壁方法可以将污泥减量到30%-40%左右,从而减少物料体积,达到物料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这一技术在天津、石家庄和黑龙江等地得到应用。

image.png

王晨指出,微生物(酶)技术应用在河道的黑臭水体进行原位修复,效果也是非常明显。主要工艺流程是,首先将黑臭水体截流,使用移动式驯养设备先抽入7吨的底泥和加入3吨的酶制剂进行底泥驯化。在设备里发酵驯化3-7天后,打出2吨的驯化完底泥进入黑臭水体,接着打入2吨底泥进入移动式驯养设备并加入总容积1%的酶制剂,来回反复操作直到水体达标。酶制剂与水体比例为1000立方水体投入25-50公斤酶制剂,维持45天即可消除河道黑臭。这一技术已应用于天津修复了123公里河道。王晨希望我会协助公司在省内城市寻找合适的生活污水厂以及黑臭河涌,建立技术示范工程,逐步在社会上推广应用,切实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问题。

袁征指出,机械脱水方法能将污泥脱除一定量的水分但是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泥内部的胶体结构和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内部锁住了大量的水分,无法通过机械脱水挤压出来。忠晨公司采用生物(酶)技术对污泥进行破壁,取代了传统化学药剂的添加,同时也利于后期污泥资源化循环利用,确实有一定的先进性。

袁征还指出,污泥的不当处理和非法倾倒已成为当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也曾就我省固废处理中的问题开展专项督察,特别提到污泥的非法倾倒问题,尤其是最近省内几家大型污泥处理企业因违法违规受到了查处,使我省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变得非常严峻。袁征建议,当前生活污泥处理处置的途径一般是填埋、焚烧、制作有机肥或建材利用等,忠晨公司应不断提升酶技术,在污泥减量化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污泥后续资源化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