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学习了解河海大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成果和创新理念,探讨双方交流合作的途径,5月19日,我会理事长谭一鸣一行应邀前往河海大学,与河海大学校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水科院常务副院长杨涛、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方、环境学院副院长林涛、苏州研究院副院长许航进行了交流座谈。
唐洪武院士表示,河海大学是国家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科技人才的高等学府。河海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学科,作为水利工程方面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产教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
谭一鸣谈到,河海大学培养了不同领域的众多水利人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治理方面作了突出贡献。基金会20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积极的社会信誉度和影响力,有六大工作亮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创建了“环境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红树林湿地保护、累计种植红树林近7000亩,修复湿地2000亩。东江水源水质保护公益项目向源区资助种植水源涵养林10000余亩,资助东江源头7所乡村小学校舍、教育设施建设。设立“感恩东江扶贫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捐助教学设备,设立了“珍稀物种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保护的各项公益活动。近期,我会在互联网、抖音平台等网上公开募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未来将启动珍稀鱼类增值放流、珍稀鸟类保护两大项目的网上公开募捐,希望学校对我会生态环境公募平台与环保公益事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唐洪武院士提出了双方可共同合作的方向。第一,基金会承担了良好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也资助了源区的贫困学生。希望基金会在河海大学设立专项助学金,为学校的经济贫困学生提供帮助和资金支持,他们也会在寒暑假期间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基金会的各项公益活动,进行公益宣传,用实践活动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回馈社会。第二,学校是一个公益性机构,在河湖长方面举办了一些培训活动,未来希望与基金会形成联动机构,共同在恶臭治理、水环境治理方面举办规范性的培训活动。第三,学历提升与人才培养。学校立足于社会需求,将在广州南沙设立研究院,培养科技人才,对科创技术及成果进行转化,解决社会上的环保问题。河海大学可作为基金会联合机构,鼓励更多企事业单位人员到河海大学进行学历提升,增加个人学历优势,拓宽职业发展道路。同时,基金会开展的红树林种植活动过程中,学校可协助探索和挖掘红树林在水生态系统当中更多的生态价值。
谭一鸣表示,双方可在人才培养、科技项目,河湖长培训、水利工程等方面进行探讨,共同探索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