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新闻动态

走进东台条子泥湿地,探访和谐共生的“鸟类天堂”

2023-05-22 0 李少珍


5月18日,我会理事长谭一鸣一行前往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条子泥湿地服务中心主任姜文魁与我会一行进行交流座谈并陪同实地调研了条子泥湿地保护区。

image.png

条子泥湿地位于东台沿海,总面积约129万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中心节点,被誉为“鸟类天堂”。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14处、江苏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条子泥湿地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条子泥湿地在江苏省率先编制面积约10万亩的滨海湿地修复规划,全岸线推进互花米草整治和湿地修复,修复湿地2500多亩,累计整治面积达1.2万亩。与红树林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常态化开展鸟类保护观测、湿地保护等调查研究。近年来先后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27.6公里,建设生态廊道20公里,退渔还湿1.7万亩,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极危物种勺嘴鹬,极具“伞护”意义,全球种群仅600只左右,在条子泥区域最多时可以观测到200多只,充分验证条子泥生态保护水平世界领先。

image.png

谭一鸣谈到,保护珍稀物种可以更好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而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支撑了多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确实是珍稀鸟类的“国际机场”,对其他湿地保护以及鸟类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谭一鸣表示,基金会长期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对组织开展的红树林湿地保护、东江水源水质保护、海洋濒危物种保护等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均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近期我会将联合有关机构在阳江开展勺嘴鹬和黑脸琵鹭海陵大堤高潮位栖息地修复工作。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借鉴条子泥湿地保护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复制“720高地”保护模式,探索更多基于科学、基于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路径,走出一条“政府+科研+公益组织”湿地生态修复之路。

我会一行实地调研了整个条子泥湿地保护区以及多个科普驿站。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