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85276066
  • |
  • gepf01@163.com
新闻动态

漫话“降碳”​

2021-10-25 0  文一元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严酷的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中国再一次扛起了重诺守信、顺应大势的“大国担当”。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词”。

这是有可能决定未来气候走向的一次人类行动。

对人类的又一红色警报 

200年来,人类在工业时代里排放了数以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发生,全球气候升高,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image.png

今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AR6。距上一次报告AR5仅7年。

报告称,“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变暖问题,这是明确的,毫不含糊的。”

image.png

报告指出,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至少200万年以来的最高点;升温速度是至少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约1℃。

未来20年全球温升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地达到和超越农业和人体健康的临界耐受阈值。

image.png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的破坏

不仅仅是温度的问题。气候变化正在给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组合性变化。一些地区会出现更强的降雨和洪水。

image.png

在其他地区则意味着更严重的干旱。

image.png

气候变化还将加剧多年冻土、冰川的融化以及季节性积雪的损失。

导致海平面以3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幅度上升,海水温度也以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image.png

气候变化 冰山融化

频繁的海洋热浪和海洋酸化不仅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也影响到依赖海洋生态系统的人群。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这些变化将持续下去,而且在未来数百年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

image.png

报告还显示,气候变化的趋势正在极端天气中快速体现,极端高温、强降雨、干旱、强台风以及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在迅速增加。

image.png

极端天气 龙卷风来袭 

自北美、欧洲、澳洲、拉丁美洲、南部非洲、西伯利亚、俄罗斯到整个亚洲……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已经和正在遭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image.png

极端天气 台风来袭

 AR6是对人类的红色警报:地球气候和所有生命的未来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不仅需要全球领导人、科学家和有识之士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也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合理应对。而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因为气候变化不再遥远,我们都已经生活其中了。

磕磕绊绊的人类行动 

人类注意到自身的活动能够影响环境气候并进行专门的研究,用了100多年的时间。

1861年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廷德尔提出,增加二氧化碳这样的气体会对气候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此后,各国众多的科学界人士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廷德尔的结论:由于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活动,造成了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之谜终于揭开。

image.png 

从此,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终于开始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对此共识的形成和回应,真正演变成为各个国家的政务、决策和国际社会的合作行动,人类又历经了漫长而曲折的研究和谈判过程,争论不休和磕磕碰碰地前行了近半个世纪。

1992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这份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要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安全线以下,并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举行,经过几番激烈谈判最终形成了《京都议定书》,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有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还引入了联合履行、排放交易和清洁发展等三个机制。

image.png

不幸的是,艰难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迟至八年后才生效。2001年美国的第一次退群和澳大利亚未获国会批准,以及一些国家出自国家利益而提出不同的意见,使刚刚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期满而未能付诸实施。

2015年11月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这是一次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大会,也是国际社会期望很高和提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信心的一次大会。美国奥巴马政府重返气候变化多边机制,以及中美两国合作致力于气候变化打造的双边关系和务实行动给大会注入了积极的力量。

《巴黎协定》决定,各方将加强气候变化的全球应对,把温升控制目标确定为2摄氏度至1.5摄氏度之内,并尽快实现全球的碳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时隔两年, 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给美国带来“不公平的经济负担”为由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于2019年11月向联合国正式提交退出通知。

image.png

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2020年2月19日,拜登在总统就职首日签署了重返《巴黎协定》的行政令,再度成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可见,大国的政治操弄,是国际社会真正的“搅屎棍”。    

中国的行动 

2009年12月,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实际上至2019年我国已提前一年完成了2020年的控制目标,碳强度下降48.1%。

2020年9月,我国再次宣布了30/60的“双碳”目标。目前,中国与美国、欧盟、英国等50多个国家已相继宣布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还有近100个国家正在研究之中。

image.png

这个目标不是心血来潮的决定,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要决策。

因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着眼于“降碳”,但前提是不应以牺牲经济的合理发展和人民生活福祉为代价,必须走出一条科学理性的“降碳”之路。这些不能只靠政府、专家、企业,还需要全社会和每个公民的合力应对。

对企业来说,改革能源结构,节能减污降碳,实现低碳转型已是一项主体责任。

image.png

清洁能源 

对于每个百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勤俭节约就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好的贡献,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值得提倡,更需要每个人的身体力行。

image.png

借用比尔·盖茨的话,结束本文:

“无论你是政策决策者、企业家,还是忙于生计的普通民众,你都可以贡献力量,一起帮助这个世界避免气候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