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85276066
  • |
  • gepf01@163.com
新闻动态

走进中国水鸟之乡——海丰湿地

2020-07-14 0 文一元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山水相连,湖水相映,绿意盎然,苍翠欲滴。雨后的海丰湿地格外妖娆妩媚!

image.png


远处,成群的白色鹭鸟,如繁星点点,在林中栖息、觅食,还不时飞向耕作中的村民、耕牛,追逐嬉戏。

image.png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令人动心,令人动情。

海丰湿地

“中国水鸟之乡”——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海丰湿地。

海丰湿地由黄江河流域的公平、大湖、东关联安围三块湿地构成为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它有广阔的滨海滩涂湿地、河口、沼泽、河滩湿地以及库塘湿地资源。总面积11591公顷。

image.png

湿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一年四季湿润温和,雨量充沛,丰富的水生植被和红树林使该湿地成为亚太地区南中国海多种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是众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的必经之地。

image.png

至2014年,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246种,隶属17目52科,属国家Ⅰ、Ⅱ类保护鸟类37种。

公平分区属河流及人工湿地,有黑鹳、鸢、鹊鹞、灰背隼等重点保护鸟类物种。

image.png

大湖分区属近海及海岸湿地,有鸬鹚科、鹭科、鸥类等重点保护鸟类物种。

image.png

东关联安围分区属沿海滩涂湿地,有黑脸琵鹭、白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濒危保护鸟类物种。

image.png

1998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10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海丰为“中国水鸟之乡”。

image.png

2008年2月联合国湿地保护公约秘书处把海丰湿地列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image.png

自此,海丰湿地因其为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主要通道和国际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这一独特功能,而赋予海丰湿地的主要保护职能为:保护水鸟及其栖息地。

image.png

候鸟的迁徙通道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春秋两季,仰望长空,常常可以看到成行成列的大雁在空中飞过。这就是候鸟沿纬度的季节性迁徙。

image.png

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有4000多种是候鸟。为了避免气候的悬殊,寻求适宜的生存环境,它们在春季从南到北由越冬地飞向繁殖地,秋季又从北向南,由繁殖地飞向越冬地。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路径,往返不断,成为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全球候鸟迁徙的固定路线共有8条,有3条路经我国。其中海丰湿地便是候鸟迁徙的必经通道之一。

image.png

随着海丰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越来越多的候鸟在这里停留和越冬。

image.png


据记录,每年冬季至少有2万只以上水鸟在此越冬或觅食。其中,黑脸琵鹭数量最高纪录达144只,约占全球数量的3%;卷羽鹈鹕是全球易危鸟类,越冬数量最高记录达22 只;凤头鸊鷉300多只,约占全球数量的1.5%。

image.png

留鸟,湿地的常住居民   

有一种鸟类,终年生活在其出生地、栖息地,从不随季节迁徙,称之为留鸟。如大山雀、绣眼鸟等34种。它们是湿地的常住居民。

image.png


一些鸟类曾经是候鸟,但因出生地的生境改善,植被丛生,气候温暖,又有充足的食物,能够满足其生存需求,也就渐渐放弃迁徙的本能,定居为留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濒临灭绝的紫水鸡及其巢窝在海丰湿地首次发现,证明了紫水鸡已经是海丰湿地的常住居民。

image.png

海丰湿地的滨海湿地和湖库湿地为鹭科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繁育栖息的空间,湿地鸟岛的天然灌木和乔木林适合于鹭鸟筑巢、繁殖、育雏,传统的养殖业又为鹭鸟提供了丰厚的食物,湿地已成为鹭鸟最佳栖息地。

image.png

海丰湿地的留鸟以鹭科为主。

白鹭: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国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白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鸟类红色名录。列入中国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image.png

牛脊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image.png

池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鸟类红色名录,中国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image.png

夜鹭:列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国际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image.png

国际爱鸟日和中国爱鸟周

从人类生命起源之日起,鸟类就伴随人类共生共存300万余年。鸟类已经成为地球生物链的重要一环,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image.png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过度猎捕、食用和交易,使鸟类的种群和数量在急剧减少。

image.png

据报告,至少1200种鸟类在此前2100年内消失匿迹;尽管1500年至今仅13%的鸟类种群灭绝,但全球鸟类的数量在此期间下降了20%-5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警告说:全球12%的鸟类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为引导公众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世界保护益鸟公约》约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

image.png

此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也根据本国特点和季节气候的差异,分别设立自己的“爱鸟日”、“爱鸟周”、“爱鸟月”。

1981年,国务院批准林业部等8个部门的建议,每年4月至5月(具体时间由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中国爱鸟周”。

image.png

广东省确定“爱鸟周”的时间为3月20日-26日。

                爱鸟护鸟,公众参与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爱鸟护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地方的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标志。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制定爱鸟护鸟法规的传统。早在2800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已明确规定在草禾鸟卵繁殖期间“不灭其生,不绝其长”,“孕育不得杀。卵不得采”。

image.png


然而,人类却也存在许多不良嗜好,乱捕滥食野生动物、野生鸟类,并由此引发野生动物、野生鸟类的买卖交易。人类在伤害野生动物、野生鸟类的同时,也正在伤害人类自己,伤害地球生物链。

image.png

要从“禁止食用”做起,不经营、不购买野生鸟类,拒烹、拒食野生鸟类,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倡导绿色饮食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

做到不伤害、不捕杀野生鸟类,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笼养野生鸟类。

在保护鸟类的同时,必须保护好鸟类的栖息地。不乱砍滥伐林木,不污染水源,不侵占和破坏森林、湿地,保护鸟类自然栖息地,为鸟类营造一个适宜繁育栖息的良好的生境。

image.png

国家正在加强立法

今年一、二月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连续发出两份规范性文件,分别要求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和确保候鸟迁飞安全。意味着国家正在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制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鸟类保护意识,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image.png

保护鸟类

保护生态环境期待每个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