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我会与贵阳两湖一库管理局交流治水技术

2013-12-09 0 李少珍

    广东环保公益公众网讯  应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和贵阳生态文明基金会的邀请,11月28日,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征带队,组织日本(株)建设技术研究所武汉长建创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佛山金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环保企业和专家,在贵阳市举行了水源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交流会。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副局长何道德、贵阳生态文明基金会秘书长叶晓云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我会秘书处李政、张赛和李少珍参加了座谈。 
     在两湖一库管理局和生态文明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红枫湖的生态浮床、黄土寨治理工程、上寨基金会生态村寨治理项目,并了解了百花湖、阿哈水库情况。 
     座谈会上,两湖一库管理局何道德局长对两湖一库污染现状和水质保护的情况作了介绍,他指出,“两湖一库”是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饮用水源的简称。目前,贵阳市开发利用为城镇生活、生产的蓄水工程有1200多座,主要饮用水源为红枫、百花、阿哈、花溪、松柏山五大水库。其中两湖一库,每天向贵阳市城区、清镇市、白云区供水55万吨,提供了贵阳市城区城市用水量的60%,供应着120多万市民的饮水,地位极其重要,是贵阳市民最为珍贵的“三口水缸”。由于多年来工业、生活、农业污染,两湖一库水质逐年呈现出恶化趋势,阿哈水库勉强维持在三类水质,红枫湖、百花湖部分时段、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水质状况一度下降到劣五类,直接威胁到市民的饮水安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并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专项从事对两湖一库流域内水源保护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同时设立了环境保护法庭,对水质实施司法保护。经过五年左右的治理和保护,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已达到三类水质,力争未来长期保持二类水质的总体目标。现主要通过生活污水处理、改造湖边沟渠和种植绿色植物的三项工程,进一步提升“两湖一库”水质。为此,在沿湖村寨的农户家中修建小型人工湿地,改造湖边沟渠,此外还栽种7000余万株绿色植物在湖中和岸边,构造生态浮床开展生物修复工程。同时为改善红枫湖取水口周边农业农村污染现状,大力开展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强打捞入湖漂浮物和禁止违法捕捞,确保湖水的水质清洁。 
     何道德局长还表示,湖泊的水质经管理局的治理和保护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两湖一库里的的底泥污染物蓄积量则是逐年增加,底泥总体量为2140万m3,按照底泥磷含量大于1500mg/kg,必须实际清淤的底泥量约为450万m3,其中,红枫湖307万m3,啊哈水库35万m3。因此,湖泊底泥不断增加将影响水库实质,甚至使想要将水库提升到二类或一类水标准的难度加大,两湖一库底泥的削减将是两湖一库未来治理的一大难题。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两湖一库周边的工业厂区不断增加,工业废水的偷排漏排现象逐渐严重,农村的面源污染也随之扩大,这也是两湖一库将要面临的头痛问题。所以必需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行政牵头、科学探索、工程跟进,才能进一步有效治理两湖一库污染,从根本上改善两湖一库饮用水源水质。 
     袁征秘书长肯定了两湖一库管理局近几年的水环境治理和水源保护工作,并指出,两湖一库管理局在五年多的时间内能将水质由劣五类治理提升到三类水质,对两湖一库的水生态治理和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农村面源污染控制、违法捕捞行政管理以及湖面水淹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为确保贵阳人民能喝上放心水,两湖一库的水质保护和治理始终不能放松。在实地考察时,仍觉得湖水色度偏黑,实测清晰度仅0.8米。很可能是底泥淤积逐年严重所致。袁征建议,今后两湖一库的治理重点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削减底泥,切实解决不断加深的底泥淤积问题;二是控制湖库周边散乱分布的的百余座小煤窑和小矿井的废水污染问题,矿井废水的排放,是影响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三是继续做好周边地区农业污染面源的治理和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推进流域和区域内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这将是两湖一库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详细调查了解底泥的淤积情况和废矿渣、废矿水等污染源种类、源头及其分布情况,全面排查污染隐患,并根据调研提出综合治理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才能巩固和保持两湖一库的治理成果,从根本上改善饮用水源水质。 
     在底泥削减方面,日本(株)建设技术研究所武汉长建创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飞勇博士建议采用生物技术,在不需清淤的情况下对底泥进行有效的生物降解。但由于两湖一库的水面面积较大,采用生物技术削减底泥的同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者,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围绕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找准切入点,将污染综合治理列为重点项目进行实施。广东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潘华耿也表示,单一项目治理不能解决两湖一库的水质问题,必须综合整治。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将组织中以两国专家与两湖一库的科技人员全面对接,开展技术合作,彻底解决两湖一库的水质污染的疑难问题。 
     会议还交流了两湖一库水环境治理和水源保护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水质治理和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粤贵双方均同意在水环境整治与保护方面全面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两湖一库的综合治理,为实现城乡人民饮水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努力。(撰稿:李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