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省环科院访问我会,共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事宜

2014-07-22 0 李少珍

    7月14日,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乙敏、生态环境与土壤修复研究所所长肖荣波,就有关省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事宜,与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征、公益项目部李少珍等人进行交流探讨。
     据肖荣波博士介绍,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土壤修复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7月,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区域生态调查与评价、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低碳政策与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风险控制等研究,基本形成了区域生态评价、城市生态环境演变、低碳生态规划、土壤污染防治等优势学科,具有较强的区域行业影响力。近年来,围绕土壤环境管理、耕地土壤风险管控、污染场地评估与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承担了广东省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珠三角污染土壤综合治理、土壤环境相关技术规范制定等工作,是广东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最为重要的科技支撑力量。目前,在省环境保护厅大力支持下,省环科院正在加快建设广东省土壤环境保护科研中心,该中心将围绕广东省农田土壤和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管政策与技术,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综合研究,协助省环境保护厅对全省农田土壤和工业污染场地实施环境监督和管理,为区域土壤环境管理决策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袁征表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我国“十二五”工作的重点之一。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为了实现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已十分紧迫。从近年我会所接触的土壤修复技术看,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植物吸收法等,化学调控措施(如施加硅、钙等土壤调节剂),或生物措施(利用微生物技术等)来抑制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或阻隔重金属进入作物可食部位等来抑制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这对实现粮食与农作物食品安全更有现实意义。为从根本上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还必须选择一些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如长香谷等品种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省环保基金会与土壤研究所及有关企业近几年联合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受污农田修复治理等相关工作。尤其在韶关南雄澜河镇的中核铀矿主矿区、粗选中心以及尾矿填埋中心进行了现场调研、样品采集及检测分析,了解尾矿对当地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程度。2012年开展的韶关武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的示范工程,初步取得成效;2012年进行了贵屿镇农田污染物调查与治理工程设计,以及2013年进行的仁化县董塘镇凡口铅锌矿的实地调研与周边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均向省环保厅申报了技术示范项目。
      会议交流了省环保基金会与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各自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成果,分析了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下一步研究重点。在以后工作中,双方将共同合作加速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最终解决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撰稿:李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