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中秋刚过,江西省定南、安远、寻乌三个东江源区所在县就迎来节后第一批特殊的“客人”——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东江源活动实践考察小组。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客人”不仅有负责落实实施东江源区“感恩东江”活动项目的工作人员,还有一直在推动活动但却是首次到达源区的省环保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在江西赣南东江源区短短三天的时间里,考察小组驱车600公里,考察走访了四所源区小学和两个活动资助的造林项目和三百山东江源头。在面对面感受了源区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守护东江的坚忍不拔后,考察小组成员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开展“感恩东江”活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省环保基金会理事会成员们在为自已参与组织“感恩东江”公益活动所见成效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同时,也感到我们的付出与源区人民的付出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源区人民这种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拨的精神带回广东,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感恩东江”活动中来,同时,也将继续在理事会成员中发动支持“感恩东江”的后续活动。首次到达源区的省环保基金会的温耀生和黄三和等领导深有感慨地说:饮水思源,感恩东江——爱心永远都是进行时。
“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活动是省人大环资委、省环保厅、省环保基金会与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践行广东精神—感恩东江环保行”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的简称。活动以饮水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为主题,以东江水质保护为主要内容,开展饮水思源、保护母亲河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的宗旨是:唤起公众意识,动员公众参与东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全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确保东江水质优良和流域生态功能良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饮水思源和感恩东江的活动,加深上下游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合作,把解决东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和对源区、上游地区的扶贫济困、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安排水源涵养林建设、企业与农村结对生态示范村镇共建活动、农村能源改造与沼气池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生态农业工程示范等项目,以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协调。
“感恩东江”活动正式启动于2013年4月,活动启动以来,在省环保基金会陈坚理事长的指导下,常务副理事长袁征、副秘书长陈向阳等多次组织专家学者、东江使者等志愿者代表到源区调研,形成了《关于“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备选目标项目》等多个文件和调研报告。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从战略高度把握整个活动的设计和规模,2013年6月,常务副理事长袁征率领的活动工作小组专程到南昌向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汇报,鹿心社省长在听完汇报后当即表示,广东省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和发起的“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 他特别指出,寻乌、安远、定南三县目前仍然是江西省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与毗邻的河源市和平、龙川、紫金等县的情况相类似,都是以贫困为代价来保护生态环境。要妥善解决“保护”和“受益”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发展的不均衡的问题,仅靠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少量国家财政补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这就是“生态补偿机制”。
此次再次踏上东江源区爱心之旅,是经过省环保基金会秘书处的研究筛选并和源区县区有关部门的协商,此次“感恩东江”活动最终选择实施了定南县鹅公镇镇田学区小学校舍及食堂建设项目、塘村小学教学条件改善项目、寻乌县袁屋小学食堂建设项目和寻乌县黄岗山退果还林点水源涵养林示范工程1000余亩等项目,资助善款共计人民币170多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在按计划实施之中,部分项目已接近实施完成,并在近期验收使用。同时,此次东江爱心之旅还带了由秘书处员工精心制作的爱心包裹共计230套,爱心包裹为源区小朋友表达了下游人民的一份爱心。可以说,“感恩东江”活动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据悉,按照计划,“感恩东江” 首期活动活动时间为2012—2015年,为期三年。阶段性目标实现后,以省环保基金会作为活动执行单位为首的“感恩东江”组委会将根据需要和评估情况对项目进行延续,并可能会把活动扩展至珠江水系的其他流域。 (陈彦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