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珠江环境报]:我省首个社会公益基金全额捐建污水处理厂落户河源浰源镇

2014-03-17 0 珠江环境报

本报讯(记者陈鹤森、通讯员陈彦鸿)3月13日下午,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全额捐资建设的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在河源市迎宾馆正式签约,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袁征、副秘书长陈向阳,河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邝伟毅、环保局长张福来书记和平县有关领导共同出席了项目建设协议的签约仪式。按照协议,省环保基金会将全额资助浰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总计226万元的建设费用,项目将在今年内建成投产。据悉,第一批资金约40万元将于4月到位,而浰源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项目将在4月份择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东江重要源区浰源镇镇区每天排放的约300吨生活污水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镇区的环境质量也将得到同步改善。在签约仪式前,省环保基金会秘书长袁征告诉记者,这是我省首个由民间组织筹集的社会公益基金全额捐建的污水处理项目,项目的建设不仅进一步充实了“感恩东江”系列活动的内涵,也为我省乃至全国开启了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合作的新模式。

“感恩东江”为源区人民解困

浰源镇位于广东省和平县的西北部山区,是广东、江西两省的交会处,北与江西龙南县武当镇接壤,西与我省连平上坪镇毗邻,总面积147.16 平方公里,总人口1.8 万多人,辖8 个行政村和1 个街道居委会。浰源地处浰江水源头,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当地习惯称之为“浰头”,浰江水从源头浰源镇流至下游的饮用水源水库水源地,最终流入东江

近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浰江流域及下游饮用水库水源受到了浰源镇排放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生活垃圾等的污染威胁,浰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不断减弱,地处浰源镇下游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水质受到了影响,在浰源镇建设生活污水厂已显得刻不容缓,然而,由于地处源区、经济建设的的低水平和源区保护的需要使浰源对建设生活污水厂项目就显得有心无力,为了解源区人民之困,省环保基金会在对源区进行多次实地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决定把资助源区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做为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发起了支持东江源头农村环境建设的专项捐资活动,活动得到了源区下游惠州市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惠州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惠州企业的热心捐助下,完成了浰源镇生活污水厂项目的资金筹措工作。

宁愿多花100万也要提高项目排放标准

去年12月,省环保基金会召开专门会议,会议审议了“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中资助和平县浰源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会议认为该项目与捐赠人意愿相符,也与东江源头浰江水质保护的要求相一致,同意按工艺调整后的工程预算资助226万元建设这一公益工程,会议还特别提出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进行修改,由原设计方案的一级B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出水标准,据悉,会议是根据专家的评审建议结合源区未来的发展需要而作出修改的,由于这一个修改,项目投资由原设计的100多万元提高到了目前的226万元,增加了近100万元,这充分体现了资助单位对东江源区人民的责任感,是“感恩东江”活动的一个美丽缩影。

根据项目设计资料,项目设计的日处理量是350立方,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约20%的余量,项目将采用人工湿地、A2/O 工艺和膜生物法三管齐下的综合处理工艺。其中的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根据项目实际而选择的最优工艺。A2/O 工艺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 A2/O 工艺可以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可完成除磷功能。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省电、占地面积小,污泥少,一次性投资较普通活性污泥法稍高一些但可以接受,但如果出水要求较高需要增加深度处理,投资较高。膜生物反应器以出水水质稳定优良为其优势,但一次性投资成本稍高。由于项目要求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 标准,选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便成为首选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