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珠江环境报]:真爱无疆

2015-07-24 0 珠江环境报

     在广东环保NGO,很多人对吴燕文这个名字还是陌生的,但在小动物保护领域,特别是在肇庆,吴燕文女士应该算是个名人了。从2012年寒冷的冬至开始,到目前,由吴燕文女士发起并组建的肇庆市小动物保护志愿团队已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80多人,近三年来,她和队友们已经成功救助了100多只被遗弃的小动物,并为80多只小动物找到了温暖的新家,最近,吴燕文发起成立的“肇庆小动物救助队”正式更名为“肇庆小动物保护协会”,并成为广东省环保基金会理事单位,在省环保基金会的指导下,“肇庆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范围也开始向野生动物保护、提高居民环保生活意识等方面拓展,“肇庆小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团队已成为我省环保志愿者队伍中一个活跃的新成员。
     最近,在省环保基金会陈彦鸿先生的帮助下,记者在肇庆采访到了这位早已闻名而仍未谋面的吴女士,甫一见面便令记者感到十分惊讶,这位当了多年“动物保姆”的吴女士其实只是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眼前这位开朗、热情的大学生是怎样和小动物保护“结缘”的呢?保护、救助这些小动物的资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对于记者的问题,吴燕文似是有备而来,她告诉记者,她是在北京读的大学,从大二开始,她就到设在北京的“亚州动物保护协会”做义工,近二年义工工作不仅培养起了他对动物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使她感受到了人类对动物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在义工工作中,她参与了呼吁保护月亮熊和大象、拒用熊胆、象牙制品等公益活动,并认识了很多动物保护人士。2012年冬至前后,在家乡肇庆的她目睹了很多在寒风冷雨中拯扎的小动物,责任感和慈悲心油然而生,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肇庆小动物救助队”。她动情地讲起当时的初衷:我本身自己家也收养两只狗一只猫,家人十分喜欢它们,而肇庆当地还没有这样的组织,我觉得应该为当地的流浪猫狗做点什么。
     吴燕文介绍,刚开始时,救助队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爱狗人士,救助回来的猫狗都寄养在宠物医院一边治疗一边找领养。但很快,她们便发现这不是个长远的解决办法,必须给小动物们一个临时的家,于是,她毅然卖掉了属于自已的房子,在相对偏僻的地方为小动们建了个新家,随着动物数量的增加,费用也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她们成立了自己的淘宝店义卖一些宠物用品和义工们捐助出来的东西,平时也接受一些爱心人士给小动物的捐款和粮食。吴女士坦言,目前经费还能维持,但长远就说不清了。
     吴燕文说,在一般人眼里,小动物保护工作不仅是件吃力不讨好的活计,有时还要面对不必要的“非难”,不过相比来说,她觉得在对小动物救助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常人难以体会的快乐。有很多很深刻的故事,尤其是小动物对人的情感有时也会让义工们感动泪流。最深刻的是小黑的故事,在救助过程中,它几次徘徊在生死边缘,义工们合力把它救活了,它从本来的对人有攻击性转变到现在的亲人,还会跟大家握手。还有截肢猫咪angel的故事,它因两次高位截肢,现在是一只名副其实的三脚猫,截肢时因感染已深,差点在手术台下不了,全体义工都一起为它祈祷,最后手术成功,它被我们义工领养,现在过着很幸福的喵生。还有一些深夜救助,下雨天救助的经历都让义工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共同的爱好和很单纯很美好的愿望还成了爱的纽带,去年,义工队里就有一对新人诞生,他们是在去犬舍做义工时认识并相恋的!
     吴燕文告诉记者,一个80多人的志愿团队,要维持正常用的运作也是不容易的,因小动物保护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求义工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要有爱心和责任心。为了让义工获得专业知识,每个义工队员都会定期去兽医那里上课,由专业兽医指导如何展开救助工作。吴燕文说,由于不少需要救助的小动物大都要有伤病,我们针对伤残、病重、未满月的小动物。我们一般是通过诱食、接近、捕捉、检查身体、治疗喂养直到康复,最后在在微博上发布领养信息。小动物被成功领养后,义工会为它们建档,并每隔半年左右对领养人进行回访。而对一些救助不成功的小动物,则会尽量给予一些临终关怀,并作无公害处理以避免病菌的传播。
     关于义工团队的人员组成,吴燕文告诉记者:我们这么多志愿者里面,职业多种多样,占半数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有白领、护士、律师、老师等,也有很多个体户。为了增加凝聚力,交流心得,大家平时也经常出来聚会,像骑车、游泳、露营等等。
     对保护协会今后的发展,吴燕文充满着期待和信心,她说,一是在省环保基金会的指导下,工作目标更加清晰,也感到自已更有力量。二是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对动物保护工作已有一定的经验,今后,小动物保护协会将继续与全国各地的动保组织保持沟通,同时加强与国际性组织譬如亚洲动物基金会的联系,在海龟保护、拒绝吃野生保护动物等方面开拓新途,为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事业奉献爱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