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信息时报]:饮水思源,感恩东江

2015-10-30 0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骆 通讯员 陈彦鸿 王嘉健)  10月中旬,在“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广东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带领下,天河区环保志愿者大队组成实践考察小 组,前往江西省寻乌县东江源区开展爱心捐助、源头调研、项目验收等环保公益活动。

二十余年封山育林保水源

据了解,黄岗山地处水源保护区,是“退果还林”的示范区,实施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这对东江水质的保护和源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为避免农药、化肥对 东江水源水质的污染,源区人民顾全大局,将水源保护区的柑橘林全部砍伐改种水源涵养林,以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隐患,巩固东江源 头的生态安全。 

考察行动的第一步,考察小组来到位于寻乌县黄岗山的“退果还林”项目点,考察东江源区种植的1050亩水源涵 养林。据介绍,该项目是在省环保基金会发起下,组织爱心企业普利司通(惠州)轮胎有限公司、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高明盈夏纺织有限公司捐助 的,已由当地林业部门全部完成种植,长势良好。为鸣谢爱心企业的公益爱心行动,寻乌县政府在黄岗山种植现场立碑纪念。

直至今年,寻乌县已经过连续十二年的封山育林,近几年来有重点地在实施“退果还林”,将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以及一些不宜种植果林的地方,有步骤地改种水源涵养林,确保东江源头的生态安全。   

保一江清水,源头居民宁愿“苦自己”

果业是寻乌重要的经济产业,“退果还林”令源区人民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与 下游珠三角地区发达的经济相比,东江上游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牺牲了发展的机遇,源头地区的8个县至今仍未脱贫。当前,从民间到政府,都在逐步探索生态补偿 机制,实施教育资助、沼气能源改造、建立以水源林为主的生态农业等,逐步帮助上游地区建设,改善源区人民生活。源区人民为保护东江这一江清水,以自身的贫 穷为代价,所作出的努力和巨大牺牲,让在场的志愿者们感动万分。

据志愿者介绍,源区因经济条件差,导致教学设施跟不上,“在小学考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的学习环境真的很差,和城市的教学环境简直是天差地别。”

支持当地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志 愿者队伍本次活动为寻乌县吉潭镇剑溪小学的孩子们捐助爱心包裹,让源区的小朋友得到更好的教学设备。在捐助仪式上,省环保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袁征一再代表 下游广东人民,对源区群众为保护东江水质与源区生态环境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每次率队的志愿者们来到源区寻乌县,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源区人民 保护水源无私奉献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此次开展的公益活动,希望向源区人民表达感恩之心,希望能把有限的一点公益捐赠款用到实处,帮助源区人民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加强上下游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实现全流域的和谐协调。”志愿者团队队员都希望,可以为源区人民再多做一点事情。

  据了解,此次捐 助爱心包裹共205套,由天河区环保志愿者大队捐赠,环保志愿者们精心制作,每件包裹配备了小学生必需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随行的天河区环保志愿者们在捐赠 仪式上把爱心包裹一一送到孩子们的手中,鼓励小朋友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也要从小培养环保意识,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伦理道德,一代一代地 传承下去。

  剑溪小学学生代表刘丽琼代表全体师生,向前来学校的志愿者们表示感谢。“今天,你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爱心向我们走来,你们是 真正的爱的使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和伟大,社会将因此变得美好、和谐与暖意。”她动情的说道。而天河区的志愿者们则表示,会将源区人民无私奉献和坚忍不拔 的精神带回广州,在天河区广泛宣传和开展“感恩东江”系列活动,号召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到感恩东江的行列中,关心东江源区和那里的小朋友们,为当地的教 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据介绍,考察小组还走访了安远县塘村小学和寻乌县袁屋小学,关心源区的孩子们,并对资助的绿色学校工程和绿 色食堂项目进行验收,爱心款项均来自中下游的企事业单位。省环保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在“感恩东江”活动组委会的指导下,未来将携手更多的爱心企事业单位 捐赠绿色环境教育项目,爱心款项将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联合开展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的绿色教育。

知多D

“感恩东江”公益活动

“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是省人大环资委、省环保厅、省环保基金会与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践行广东精神—感恩东江环保行”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的简称。

活 动以饮水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为主题,以东江水质保护为主要内容,开展饮水思源、保护母亲河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的宗旨是为唤起公众意识,动员公众参 与东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全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确保东江水质优良和流域生态功能良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 过饮水思源和感恩东江的活动,加深上下游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合作,把解决东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和对源区、上游地区的扶贫济困、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安 排水源涵养林建设、企业与农村结对生态示范村镇共建、农村能源改造与沼气池建设、绿色学校创建以及生态农业工程示范等项目,以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 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