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人间四月天,不负绿谷好时光。4月8日、9日,省市县环保、教育、旅游系统领导、40多所学校负责人与千名“驴友”云集万绿谷,只为让大美河源更美丽。当日,广东省环保宣教中心、省环保基金会、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市环保局、旅游局、河源万绿谷、河源户外运动协会、广州赢运动、河源壹线传媒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探索自然•穿越万绿谷“粤环保·粤时尚·粤运动”2017年河源环保徒步活动在万绿谷举行,中华环保基金会处长姜智、省环保基金会秘书长袁征、省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周观明等领导出席活动。
万绿谷被认定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4月8日,“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万绿谷百子围酒店举行。万绿谷休闲度假旅游区总经理何松茂表示:“今后,万绿谷将以被命名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为契机,继续秉承和践行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加大对保护和提升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投入;努力建设好广东自然学院万绿谷试点学校的自然课堂环境、开展好自然教育课程,力争把万绿谷打造成为河源集生态旅游、自然教育于一体的旅游区。”
经各地环保主管部门推荐,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和审核,2016年12月,河源市万绿谷休闲度假旅游区被省环保厅命名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据了解,万绿谷是万绿湖环湖公路上第一个原生态自然渔村,拥有完好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自2007年12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一直秉承“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封山育林及造林、建设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使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有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万绿谷旅游区内有金毛狗、桫椤、半枫荷、异形玉叶金花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并发现桃花水母、娃娃鱼、穿山甲、水鹿等珍稀动物。
万绿谷还积极倡导环保理念,近年来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分别在度假区和观光区等景点设置了珍稀植物科普知识宣传牌,并与广东自然学院共同开发环境教育课程,不断深化自然学校内容;同时培养自然学校志愿者,开发和编撰系列环境课程并进行推广和实施。此外,积极开展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让广大游客和孩子走进自然学校大课堂,进一步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参观在建河源市环境教育展厅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一同前往在建的河源市环境教育展厅参观和指导。
河源市环境教育展厅,由市环保宣教中心、万绿谷联合共建。该展厅由室内展区、户外区、生态展区、演播区等组成,户外展区和体验区占地500平方米,演播区面积约200平方米;教育厅内外兼顾,总占地和使用面积约2500平方米。
据介绍,室内展区专门运用了现代声、光、影技术,将展板展示、屏幕播放、投影播放、互动体验、实体模型等形式有机融合,使生硬的环保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为普通参观者、中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展区还宣传了河源环保工作、环境质量状况及河源人民为了保护环境所作的贡献和牺牲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室内展区已基本完工;入口展区、户外展区、生态展区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在今年5月中旬可完工。
我为河源再添绿
留住青山绿水,建设美丽河源。8日下午,与会领导以实际行动为河源挥揪添绿,共建大美河源、绿野仙踪。
河源市青少年环境与自然教育座谈会
花开绿谷,春暖花开。8日下午,河源市青少年环境与自然教育座谈会在万绿谷百子围酒店会议室举行。据了解,这是我市针对青少年群体在环保、教育及旅游相结合的一次创新性会议,为我市培养青少年自然与生态环保教育工作起到重要的开局作用。
河源万绿谷休闲旅游度假区副总经理胡青松:2015年底,在广东省环保厅创建实施的“广东自然学院”项目试点工作中,经过严格筛选,万绿谷成为全省首批五家试点学校之一。广东自然学院以大自然为课堂,将在万绿谷开展一系列春秋游、社会实践、亲子课堂等公益自然环保体验和自然知识课程,让公众在参与中找到自然、环境、社会的连接,完善自我,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目前,广东自然学院万绿谷试点学校已全面完成各项自然课程的开发,并正式面向广大青少年开放。
河源市环保局副局长潘志刚:本次的座谈会,为我市共同办好自然学院、环境教育展厅指明了方向,为我市开展好青少年环境与自然教育工作、发挥好环境教育基地作用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未来,市环保局将与万绿谷加强合作,不断完善环境教育基地的软硬设施,加强与教育、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同时也希望教育、旅游部门及各中小学校能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自然学校及环保展厅参观学习,让青少年了解环保知识,从小养成保护、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共同呵护我市的绿水青山。
广东省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周观明:开办自然学院的目的主要是借鉴流行自然学院的模式,融入体验式教育,共建环保宣传教育大格局。
对于建设自然学院,通过开发实施课程体系、举办自然体验的赛事 、开展体验式等环境教育产品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企业。自然学院整个构建以课程为主,也是环境教育其中的一个载体,而我们需要构建的不止是课程,我们的主体是每一个公民,通过全网络联动,校点互通,公民可以到不同的校点进行学习。另外,从本月起,广东省环保宣教中心将构建独特的环保志愿体系,对志愿服务的规范进行培训。
周观明副主任还介绍了省环保宣教中心在构建全民环境教育体系以及打造“自然教育”的经验做法。他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的教育大格局主要是推动环境教育立法,政府倡导,部门联动,形成环保大平台。
广东自然学院负责人梁穗芸:为响应国家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广东省环保厅委托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广州市悦成长青少年研学发展中心于2015年共同成立了“自然学院”项目。该项目旨在倡导和组织开展各类自然环保体验实践课程,让青少年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习自然知识,拓宽视野,学会分享与团队合作,提升自信与实践能力,并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河源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东辉:当前,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没有走出课堂,欠缺大自然的教育。今后,将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强化环保自然教育规划,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多走出校门、家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自然环保体验和自然知识课程等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家长从中找到自然、环境、社会的连接,完善自我,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河源市旅游局副局长张美芳:现在旅游市场的发展比较成熟,建议学校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给予孩子们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回忆!
当前,旅游和教育是重点的工作,休闲旅游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户外体验、旅行教育,不仅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独立能力,还能增加青少年热爱生活的力度。
广东省环保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教育提出了五个目标:知识、意识、技能、参与、态度,我们要朝着这方面发展。
环境教育是中央和国务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河源青少年环境与自然教育,袁征要求,一是要让河源人世世代代树立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人人讲环保,人人爱护绿水青山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要把河源的生态环境联合其他的教育、旅游等平台办成社会组织,环保教育的平台;三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环保的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公民的身心上,形成从幼儿、青年、老年等多个年龄阶段进行传播。
体验别样的篝火音乐晚会
为了让游客领略到河源的生态自然之美,感受到浓厚的客家传统文化,8日晚,主办方还准备了一场集客家传统文化、紧贴环保主题的篝火音乐晚会。
这场篝火晚会可有意思了。现场设有与环保、客家民俗相关的互动游戏,其中就有研磨成浆、扁担挑水等游戏。
除此之外,晚会期间还穿插了各种互动游戏,包括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同跳兔子舞等。
既然是篝火音乐晚会,当然少不了乐队演出啦。当晚,主办方还邀请了知名的乐队,在现场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
有得玩有得嗨,自然也少不了有得吃。在现场,还有耐人寻味的客家传统美食品尝区。
夜幕之下,繁星点点,湖风吹拂,在万绿湖畔的沙滩上,迷人的烟花盛情绽放!
晚会结束后,在万绿谷搭个小帐篷,看看天上的星星,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探索自然·穿越万绿谷
大美河源,绿野仙踪;芳菲四月,醉美绿谷。4月9日上午,伴随着领队的一声哨响,千余名驴友从万绿谷百子围酒店出发,向着14公里长的原生态森林路线走去。
此次徒步与以往不同的是,基于优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主办方特别在本次穿越活动中增设“识别植物有奖竞赛”活动,在徒步过程中,参与者找到各种珍稀植物之后,即可到“识别植物兑奖处”领取精美礼品一份。
在徒步过程中,不少家长和孩子都显得格外兴奋,总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照留念,遇见一些珍稀植物时,更是纷纷凑前观看、研究。“这是我第一次带子女参加这种亲子徒步活动,它给了我一个与孩子一起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市民张女士对此次活动的初衷很是赞同。今年刚满12岁的陈姓小男孩说:“这个活动很棒,特别是徒步中增设的‘识别植物有奖竞赛’活动,它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生物课程方面的兴趣。”
此次徒步活动,吸引了千余名来自珠三角及其他县市的“驴友”参加。其中12岁以上的青少年达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