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新闻动态

我会在河源成功开展“百千万工程”公益培训活动

2024-08-21 0 李少珍 李娇

8月15日至16日,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的2024年“百千万工程”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河源市顺利举办。此次公益培训主要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支柱产业打造,以及资金筹集与导入等关键领域。我会党支部书记、副理事长邓继勇,副理事长曾建宁以及河源市委相关领导、“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还进行了河源市公益培训课程捐赠。

image.png

广东省委农办原副主任刘洪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侯小军以及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华南环科所、省环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省环保集团等多名专家登台授课。河源各县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101个镇(街)“百千万工程”一线施工队长,市县两级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近300名干部参加了公益培训。

image.png

开班式上河源市委领导表示,全面准确把握“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意图和实施路径,学懂弄通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与专业素养。要立足县镇村资源禀赋抓好工作谋划,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把所学的新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最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县镇村“点单”,基金会“送课”

省环保基金会副理事长曾建宁表示,这次培训是省环保基金会发起,以公益捐赠的形式,推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早在2个月前,我会联合省环保集团、广东省城乡规划院等专家到河源各县区走访调研座谈,了解需求,从百门课程库中精准筛选、研究开发课程体系,重点聚焦政策解读、产业发展、资金筹集和导入、干部履职、特色落地。

image.png

培训现场,刘洪盛围绕“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做出有益阐发。“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这一机制,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协同合作,使整个项目能够高效运转。而侯小军运用大量鲜活案例,剖析新闻宣传和网络舆情应对的方法与策略。研判舆情信息时,要坚持受众意识,关注是否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曾建宁认为,地方招商未来拼的不再是优惠政策。“以税引商”或转变为“资本招商”,而产业聚集、营商环境、产业资本优势将成为未来招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河源招商有三大优势:距离广深近,具备离产业链集群近的优势;干部有较强的培育产业意识;省属企业精准对接资源赋能对口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image.png

邓继勇不仅介绍EOD模式的生态内涵、回报模式以及收益来源,而且剖析其中存在的风险,为“绿富双赢”提供新思路。肥瘦搭配,有效融合,力争整体收益与成本平衡,减少政府资金投入。

破解治污困惑,拓展实践思路

“到2024年底,河源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达到75%”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副处长阎松涛为学员解读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政策及任务目标,提出将年度治理任务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按照“一村一策”要求明确拟开展治理自然村任务清单。

“村庄人口超过200人,适不适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培训现场,有学员就治污实践中产生的困惑提问。

image.png

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怨言,是资源化利用的3个基本要求。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与农村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德春详细解读《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细则(试行)》。在他看来,相对密集但具备足够环境消纳能力的村庄或聚居片,在确保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也可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倘若农污未治理,地方在考核中将面临“一票否决”。然而,一尘不染对于乡村来说属过高要求,哪些情况可不被判定为污水横流?

   “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泼洒的是清洁灰水,比如洗衣水、洗菜水,对周边群众影响较小,可不判定为污水横流”围绕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与评估,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于振江通过讲解评估程序,现场答疑解惑。

image.png

农污治理攻坚方面,实践中存在“考核标准等理解不到位”“调研摸查深度不够”“技术路线不合理”“各种资金没有高效融合”等问题。如何破题?华南河湖长学院联席院长张晓健建议,通过深度调研,摸清农污治理底数。今年9月底前完成2024—2025年项目包装策划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分年度或分期推进治理任务,以建管运一体化模式高质量推动农污。

    连续两日的培训中,河源市现场参训人员表示,培训答疑解惑,开阔思路,将把所学转化为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