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与目标,推进全省农村连片整治和水环境治理,省环保基金会在省环保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的指导下,协助地方政府筛选出一批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适合农村小型水体处理的实用技术。为有组织地为当地提供本批实用技术的相关知识,省环保基金会联合省环境科学学会于11月17日在清远举办了首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培训会。省环保基金会监事长袁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田钢、清远市环保局副局长郑伟斌、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清远市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协会、清远市北江数据传媒有限公司、广东绿禾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行业相关专家及学者、清远市各区县及乡镇政府职能部门代表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
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田钢为培训会致辞。他提到,今年年初,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农村水环境保护法规、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运营管理体制、以及因地制宜地选取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空白和短板。国家的“水十条”和我省出台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为我省水污染治理提出2020年和2030年的具体行动计划和目标。召开本次培训会,也是希望在环保实用技术指导服务方面给大家提供先进、有效、稳定、低投入成本的污水处理试,供大家参考和筛选。
清远市环保局副局长郑伟斌也在会上介绍了清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难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5年来,清远成立了以郭锋市长为主任、各副市长为副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实施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实施环境保护考核第三方评价,推进环保工作落实落细;市领导约谈环保工作滞后的政府主要负责人,压实环保工作责任;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地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和应用“智慧环保”平台。今年启动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上半年已成功创建美丽乡村916个,完成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户以上自然村6119个。 但是,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遇到不少问题,比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投入高、后期维护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进程及长效机制的建立。郑伟斌表示,省环保基金会和省环境科学学会举办本次培训会,对加快清远市农村水环境治理,维护好清远的绿水青山具有积极意义。
培训会上,四名特邀专家还分别就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技术、EIC-MBR一体化组合式污水处理系统、多段生物法水处理技术、基于新型DMBR技术的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工艺等作了专题技术培训。
最后,省环保基金会监事长袁征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提到,在清远举办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培训会的首场巡讲,目的是为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使这一轮农村污水治理的行动收到更好的效益和更持久的效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变农村脏乱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他指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主要有五大项:至2020年,饮水安全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90%以上;养殖业污染和资源化利用率75%以上;受污土壤安全利用率90%以上。而其中水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为此,2016年初省府常务会议提出,与水有联系的村(自然村)都要设立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而且要求,到2018年粤东西北要完成80%,珠三角地区要基本完成。至此,新一轮污水治理行动,已在全省全面铺开,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很快地向农村延伸。他还强调,实施“十三五”农村环保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这一代环保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加强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百年大计,绝不可以马虎应付,必须确保质量,确保持久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通过环保专家库,筛选了一批农村污水处理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投资成本、运营费用低,治理效果好,而且操作容易,无人值守,适宜在农村应用。我们还将陆续推介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黑臭河涌的修复技术、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等,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服务。我们愿意与大家一起,为农村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实现生态环境工作对农村地区全覆盖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