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7256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9%,是我国红树林保护面积最大、种类较多、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还是《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国际候鸟重要迁徙通道,我国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湿地保护工程的重要区域,它在维护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国际上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红树林资源正按每年4%的速度递减,而湛江红树林却实现逐年递增,红树林湿地恢复重建取得的显著成效。
2008年11月4日,广东省环保基金会发起的“同在蓝天下,共建红树林”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在广东省雷州南渡河韶山海滩涂启动,目的是通过人工造林帮助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等地区恢复红树林湿地,计划每年资助保护区营造红树林1000亩,连续实施四年。2009年9月,广东省佛教界捐赠50万善款种植红树林,恢复湛江红树林湿地,共筑我省沿海红树林防护体系。目前,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已对省佛教会资助的造林项目进行了规划,计划种植红树林200亩,造林点在雷州九龙山宝林禅寺附近的海滩涂,根据红树林特点和立地条件,分别种植不同红树林品种,确保造林更快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红树林逐年递增: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保基金造林项目由省环保基金会理事长陈坚任总指挥,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省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主任陈晓阳任技术总负责,整个造林依照技术规程进行。现该造林工程成为该保护区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无瓣海桑与乡土红树植物不同空间配置的红树林生态恢复技术研究项目”的科研基地。二是造林点选择在群众基础好,群众要求恢复红树林愿望强烈的雷州南渡河韶山海滩。这里风浪大,海岸侵蚀严重,据海洋、水利部门监测,每年海岸受风浪侵蚀往上推移5-6米,每年这里周边村庄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风暴潮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体现环保基金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旨,更好地体现环保基金捐赠人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的初衷,保护区与省环保基金会商定选定韶山段滩涂为一期造林点。截止今年7月初,该局在南渡河韶山段以混交方式种植了无瓣海桑、秋茄、桐花和红海榄等树种,总面积约600亩。沿岸种植带长约3公里,宽约110米。目前,红树林幼林长势良好。三是严格依照各项规定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通过湛江政府采购中心,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确定了红树林苗木采购和种植单位。种植单位为雷州市附城南渡河管理处育苗场,该单位有十多年的红树林人工造林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的造林经验。四是加强后续管理和抚育。在实施过程中,保护区与种植单位签订协议要求对新造林进行长期管护,种植单位每天安排3-4人清除附在幼树上的藤壶﹑水草﹑垃圾及其他杂物,并对死株﹑缺株进行定期补植,抚育管理工作十分到位。至目前为止,完成种植任务10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80%。今年8月,省环保基金会组织人员进行了实地验收。
如今,保护和种植红树林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通过国家、省及社会投入营造红树林已达两万亩,广大群众造林热情高涨,纷纷自觉加入造林、护林活动中来,成为恢复与保护红树林强大的基础力量。 (许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