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玮宁 通讯员 陈彦鸿
有一张地图,根据它的指引,你可以找到看星星的地方;找到心灵静思的场所;甚至可以找到秘密的露营地———这就是环保界盛传的绿色生活地图(简称“绿地图”)!日前,首届广东省环保志愿者活动周里,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绘制的(广州)大学城绿地图在各校发放,在大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自1992年第一份绿色地图在美国诞生以来,51个国家的志愿者已经完成了风格各异的几百份“绿地图”。宁波是中国最早拥有绿地图的城市,而广州绿地图的绘制,仍未启动。
绿地图的特点,在于其可以在地图上清楚地标出环境中有关生态文化的景点,并以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来代表。大到一个国家、一个首都,小到一个小区、一个校园,都可以用绿色生活地图来呈现。绿地图还特别设立了文化与社会图例,包含考古遗迹、传统街坊、心灵静思区、儿童友善区等图标。如在广州大学城绿地图上,就有三个观星点。
此次活动推广的绿地图,全靠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的同学在课余时勘察绘出。绿地图的绘制,辛苦非常。早上8时出发,晚上6时回来,完全是徒步考察,只为发现每一寸土地的特别魅力。
地图绘制成功,印刷却成了难题。去年6月,“广州大学城绿地图绘制与推广项目获得‘青国青城’中国大学生环保行动创意大赛创意实现奖。拿到一笔奖金后,大学城绿地图才得以顺利出版”。“绿地图项目的主要开销就是印刷费,目前,绿地图都在学校附近的小印刷店制作。”绿地图“元老”林夏旭透露,已印刷的4000多份绿地图与大学城近20万教师学生人数相比,确实不成比例,然而,囊中羞涩的同学们已是无能为力。
记者了解到,绿地图的绘制并不限制年龄与知识背景,只要对身边的生态文化进行细心观察,就可以借由通用的图标在地图上进行标识。去年,荔湾区四所中小学学生绘制的12张社区绿地图就非常不错。“小朋友们好奇心强,观察入微,绘制的地图特别好。”林夏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