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我会原常务副会长袁征、副秘书长陈向阳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马国辉就海水稻项目进行了一系列会谈,本会理事单位广东佛山金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飚、总经理何定荣也参加了会谈。
会上马国辉对中心的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随后双方就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了合作的必要性,最后对合作方式进行讨论,会议提出了多种合作方式及协议的相关事宜,双方对于海水稻项目的合作前景充满了信心。
马国辉首先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即创始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1984年成立湖南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现有的平台:(1)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2)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3)杂交水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杂交水稻研究培训参考中心。中心在编在岗143人,在岗不在编77人,以及外聘人员。
中心的三大任务是:第一任务以超高产、高产为主、以研究杂交水稻育种为核心;第二任务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第三任务是海水稻的研究。目前所说的海水稻主要是指在盐度0.4%以下的水中能生长的水稻,而研究耐盐碱性更高(即大于0.4%)的海水稻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关于海水稻的研究,目前分别在三亚、长沙、青岛、新疆、广东海洋大学设立海水稻研究总部、基础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华南分中心。
袁征表示,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早先对海水稻进行了研究,全球有9亿公顷的盐碱地,其中亚洲占了1/3,而仅中国就占了全亚洲的1/3,达1亿公顷,若能把这些盐碱地利用起来,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海水稻表面看起来是农业问题,与环保沾不上边,但是海水稻作为一种特殊作物,不仅能生产粮食,而且对于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这正是我会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
马国辉表示,国家很支持海水稻项目,但是海水稻项目属于公益性研究项目,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不像能源开发类项目那样收益立竿见影,海水稻项目在短期内几乎没有收益可言。中心虽然已成立了海水稻研究基地,但是资金不足。
陈向阳表示,我会理事单位金葵子生物科技公司多年来已与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水稻育种有机肥的提供者,近年来也在继续参与海水稻的项目合作,研发适用盐碱地的有机肥料。广东省环保基金会参与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中心提供平台,我会解决资金问题。根据相关的协议与政策我会与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广东省绿色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金是可以优先支持海水稻的研究项目。
会上马国辉提出了多种合作方案,以提供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陈向阳建议由中心起草合作协议书,双方再共同商议修改与完善。马国辉同意陈向阳的建议,并表示双方之后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形式来讨论协议的问题。
双方商定,节后适当时候将在海南省三亚市再次进行具体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