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我省有效开展土壤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11月13日,我会与省核工业地质局在花都联合召开土壤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讨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袁征、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能场,环保基金会理事单位广州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玮和广州中环环保咨询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辉强等参加了研讨会,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黄德发、总工程师敖文波、副局长廖益良等以及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共同就我省土壤重金属与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袁征在研讨会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环境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十二五”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二五规划”将核与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重点领域,要求建立完善的制度政策,健全防范、预警、应对、处置体系,加强监管,着力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环境安全问题。其中摆在第一、二位的便是辐射与重金属。此前,省环保基金会与土壤研究所及有关企业联合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受污农田修复治理等相关工作。尤其在韶关南雄澜河镇的中核铀矿主矿区、粗选中心以及尾矿填埋中心进行了现场调研、样品采集及检测分析,了解尾矿对当地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程度。去年开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的示范工程,初步取得成效,但在辐射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技术仍是空白,有待研究与探讨。本次会议旨在共同研讨放射性污染的治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土壤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黄德发局长表示非常感谢我会袁征副理事长及相关专家参加该研讨会。他指出,省核工业地质局一直以来十分关注放射性污染问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了相关专家研究和撰写了《四问辐射》、《核辐射常识问答》等报告及科普材料。同时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新成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辐射防护、放射性环境本底调查等工作。他希望将通过与省环保基金会、土壤研究所及怡文环境科技公司等部门的交流和合作,研讨放射性污染监测、调查与治理技术方案,加快辐射环境监测中心放射性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为我省土壤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治理做出贡献。
会上,总工程师敖文波表示,核工业地质局是首家开展辐射环评的单位,拥有非常先进的辐射环境监测仪器,能准确检测放射性元素标量,设计治理方案。但当前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仍未有一个定论,而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与治理也尚在研讨中,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副局长廖益良认为当前非常需要进行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以及建立全省放射性地质环境数据库信息系统,对全省的放射性污染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制定辐射事故的应急预案。辐射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腊根、陈耀蝉围绕土壤放射性污染源、污染治理方法与成功案例、土壤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作了相关报告。省土壤研究所陈能场博士结合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及南雄铀矿污染情况,重点介绍了核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怡文环境科技公司谢广群经理展示了环境重金属监测的相关仪器设备。
会议交流了研究成果,分析了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下一步研究重点,为加速推进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我省土壤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撰稿:李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