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省环保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征一行前往东江源区和平县林寨镇考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平县县委常委刘大荣、县环保局局长钟荣谦、林寨镇书记徐学晓等相关负责人现场就实际情况作了详尽介绍。
据钟荣谦局长介绍,和平县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1.5万吨,但各镇、乡的生活污水因较为分散,基本不经处理直接外排。林寨镇长期饱受浰江水患之苦,古建筑群就曾多次被水深淹。现浰江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跃进堤围)工程已接近完工,沿线120个自然村的1万多人及3700亩耕地将从此将免遭水患。林寨镇常驻人口3000余人,约20t/天的生活污水主要通过三个排污口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浰江,而浰江是东江源区的主要支流,直排浰江严重影响了东江源头的环境,这也是县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但因在林寨镇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成本大,铺设管道繁琐,水污不分流等问题的限制,用常规的污水集中处理办法难度很大。希望我会推荐一种小型、易操作、低成本,适合农村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协助当地解决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东江源区的水质。
袁征指出,和平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的理念,提出了禁止木材砍伐和恢复生态、保护生态等措施,是高度重视环保、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表现。浰江是东江上游的一级支流,林寨镇就在浰江旁边,镇上的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排到浰江流域,必然影响浰江的水质,从而威胁东江中下游的饮水安全。生态优势是和平最大的后发优势,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林寨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三个生活污水排污口进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为此,袁征推荐双叠平板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污水处理技术,并建议结合近期省环保基金会联合省人大环资委、省环保厅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把保护浰江纳入公益活动之中,在林寨镇建立起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示范工程,采用管道将三个排污口集中到一个集水池,利用平板膜生物反应设备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确保浰江水质优良。林寨镇的试点,可以作为解决山区偏远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模式。
据悉,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超、微滤膜分离技术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装置。这种反应器综合了膜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带来的优点,超、微滤膜组件作为泥水分离单元,可以完全取代二次沉淀池。超、微滤膜截留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絮体和较大分子有机物,使之停留在反应器内,使反应器内获得高生物浓度,并延长有机固体停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率。同时,经超、微滤膜处理后,出水质量高,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排放一级A标准,可以直接用于非饮用水回用。系统只排三分之一的剩余污泥,且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该设备可根据处理污水量设计不同的规格,全自动化操作,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农村小型水体处理。
由于平板膜生物反应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尚属首例,因此,袁征要求相关专家根据实地状况进一步做好工程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并对工程建设成本、运作成本作出详细的测算。和平县有关部门和林寨镇也都表示,该镇生活污水处理是东江水质保护的重要工程,非常愿意作为农村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工程示范,并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配合工作。(撰稿:李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