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感恩东江”公益活动进展情况的报告

2013-09-01 0

现将“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进展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构想报告如下。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4月23日“践行广东精神—感恩东江环保行”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会议向社会各界介绍了“感恩东江”公益活动活动的宗旨、背景,以及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并接受了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现场捐赠。会议气氛活跃,反应热烈,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南方日报等十余家媒体都作了报导,使这次活动成为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环保公益活动之一。为了更有效的开展该项活动,近几个月来,我们加大了社会动员的力度,继续深入源区做好调研考察,协调各方,动员公众参与。同时加大资金募集和投放使用的各项工作,组织引导公益活动的健康发展。

1、深入源区调研考察,不断提高公益活动的实际效果。

    为了切实提高公益活动的实际效果,使活动的目标与源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近几个月来,我们连续走访了江西省人大、政协、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走访了源区的江西赣州市和赣南各县,河源市及其所属的和平、龙川等县,沟通情况,了解需求,以源区生态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和绿色教育为重点,选准项目,开展活动。已完成龙川县5000亩水源涵养林的种植规划,正在编制中的和平县生态示范乡村的建设规划,这些都已列入本次活动的重点项目。此外,对源区绿色教育的学校帮扶项目也进行了摸底调查,列出名录。还组织了相关企业就对口支持的生态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和策划。并根据实际需求情况,灵活调整活动的目标项目,以公益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着力提升社会动员力,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

    这次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以项目引导公益捐赠的办法,把活动的项目分成生态林建设、农村环保、农村能源改造、贫困学校帮扶和生态农业等几大类,使捐赠者明确捐赠款的使用和效果,落实捐赠者的意愿。为了扩大公益基金的筹集的渠道,我们除了对本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发动外,注意开展社会组织的横向合作,以形成合力。陈坚理事长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环境保护是最大的公益”,并呼吁“愿意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请联系我们!”。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主动联系了多个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至今,“感恩东江”公益活动已经到帐的公益捐赠款共633万元。

如我会组织安排广东狮子会前往东江源头的安远县、寻乌县资助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已确定向安远县的三百山中心小学资助电教设备,作为源区的示范学校;并计划资助100万元,陆续帮助源区其他学校改善教育设施。广东金秋慈善基金会拟资助50万元帮扶贫困学校,首批用于和平县严村小学更换课桌椅230套和紫金县富士康小学更换课桌椅600套的资助项目正在实施。又如广东希贤教育基金会拟与我会共同开展“感恩东江环保行”微善号系列活动,以饮水安全为主题,以东江水质保护为主要内容,开展饮水思源、保护母亲河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东江源上、下游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爱心传递,组织源区中小学生完成前期100个环保微公益创意行动。对每个创意行动将提供500--1000元启动经费,并且安排专业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细致的项目指导。

3、“感恩东江”的各个行动项目已先后起步。

“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方案中计划开展的具体行动项目已经开始起步。作为开局项目,广汽丰田公司于5月18日开展了“感恩东江,生态共建”的饮水思源社区公民项目,组织了二百多名环保志愿者在河源龙川县龙母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该公司资助龙川种植水源涵养林2000亩,预期将防堵泥沙流失2000吨以上,增加林地蓄水量4000吨,有效缓解水土流失和净化水质。同时,还将聘请当地村民对2000亩树林实施管理,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生态保护和解决当地村民经济困难的双赢效果。6月5日广东工业大学节能环保协会联合大学城的环保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东江使者”系列活动,包括“爱心包裹赠源区”、“感恩东江明信片设计”、“感恩东江签名活动”等。7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派出“保护母亲河,绿沁南岭”服务队前往紫金南岭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流域内一些地方政府在今年的6.5世界环境日活动中也以“感恩东江”为主题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4、整个活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但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和资助项目不均衡等问题。

当前,“感恩东江”环保公益活动总体上进展顺利,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热心参与,尤其是得到了地方人大、政协和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如河源市政府在收到活动通知后,市政府专门召集有关部门的会议,研究配合全省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的意见,环保、林业、农业、教育等部门还制定了实施方案。惠州市政府批示市环保部门配合省环保基金会在驻惠企业事业单位中募集公益捐款,资助源区农村环境设施建设,至今已有260多万元汇入本会。但是,地区之间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平衡,政府支持的力度也相差很大,个别市甚至表示不参与。因此,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仍需抓紧抓实。对于捐赠款的使用意向,还是过于集中在某一两个地区,尚需在维持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从源区的整体考虑,加以平衡和协调,确保利益的均衡和公益的原则。

  二、下一阶段的工作构想

    1、把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环保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与本次活动结合起来。尤其是国家对全面深化东江源区的污染整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将作为“感恩东江”公益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贯穿始终。

2、国务院在上述文件中把赣南东江源纳入了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在国家层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严密的监测,包括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对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上作出调整,是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一种激励政策。可以在这次公益活动中,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民间的力量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工作。同时在活动中,要做好生态补偿的社会宣传与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补偿理念,推进这一机制在国家层面上的建立,以实现国家政策、地方要求相对接,形成与港深粤赣四地携手保护的态势,改善民生,加深上下游之间的协调和谐。

3、根据源区与上游地区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活动的目标和项目。把江西以及赣州有关部门所反映的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作为本次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部门给予对口支持,提供人才培训和监测仪器设备方面的帮助,切实提高源区的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

4、进一步加大资金募集的力度。继续做好“感恩东江”公益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扩大动员面,尤其是尚未有行动的地区,要依靠政府及各界商会的力量发动企业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社会组织,吸引社会各界与广大公众关注东江,踊跃参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保护水源水质,解决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

5、要切实解决公益捐赠款投放不均衡的问题。在宣传发动工作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对捐赠者的捐赠意愿加以引导,既要充分体现公益效益的原则,又要兼顾公平公正的原则,把资助的重点放到源区最困难和最需要的地方。 (省环保基金会秘书处公益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