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仁化县政府就《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工作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仁化县政府副县长张元展主持了这次会议。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征、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土壤修复研究所所长肖荣波以及县环保局局长苏健、董塘镇镇长万志明以及仁化县农业局、国土局、生态办、卫生局、安监局、宣传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座谈。
张元展副县长介绍了2014年度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情况。他指出,2014年县政府严格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各项整治工程。严格涉重项目的环境准入,强化了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业有效落实环境整治工作,并完善其他涉重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降低了区域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同时还加快了重污染耕地的调整使用,稳步推进耕地污染整治和修复,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张元展副县长还表示,董塘镇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历史遗留问题,早晚都得解决,但是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现在省政府正式批准了《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整治的重点就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这是一件大好事,县政府一定会全力以赴组织好相关的实施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万志明镇长也指出了董塘镇的实际情况,董塘镇内有3726亩重度污染基本农田,现已开展调整补划工作,积极引进有意向租地的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地对超标农田加以利用,种植可对土壤进行修复的农作物,改变农田的种植结构。如广东英利光伏电力开发公司,广东信达蚕丝绸有有限公司等。同时建议在土壤修复期间必需考虑修复的年限和农田租金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项目的经费安排。
会议讨论和研究了2015年的工作,肖荣波博士提出了董塘镇周边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方案(初稿),省环科院已对董塘镇区域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种类、程度、范围与面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不同的污染程度、综合评估改变耕作方式、施用钝化剂、改种低积累作物、种植超富集植物等技术,已有条件开展规模性的大田土壤修复工程,分年度完成董塘镇3000亩左右的重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土壤整治与修复。袁征表示,粤北地区是我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2012年发生的董塘镇血铅超标事件,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人体健康和社区稳定,必须全面摸清董塘地区土壤受污的实际情况,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详细调查与分析,为整治与修复工程提供基础数据。规划2-3千亩农田进行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的技术示范是可行的,在指导思想上不应该继续停留在一般的课题研究和小规模的实验上,应该尽快转入规模性大田整治和修复工程上来,探索适合当地、经济可行、安全有效的土壤治理修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后续扩大规模开展土壤治理修复工程提供依据。
会议商定,今年起把董塘镇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作为仁化县政府实施《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重点任务,并与凡口铅锌矿的矿山治理结合起来,用3至5年的时间,切实解决董塘镇周边3000余亩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农田。仁化县政府作为本项目的组织实施方,负责项目实施的决策和总体指挥;省环科院作为项目技术服务的牵头单位,联合省内有成熟治理技术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仁化县政府还委托省环科院编制实施方案以及申请2015年度省财政重金属治理专项资金等相关报告。会议还强调,有关整治方案的实施工作,仁化县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及时与韶关市政府和韶关市环保联系沟通,使方案实施得到市政府的指导和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李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