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26093393
  • |
  • gepf01@163.com
公众服务

我会与顺德区城管局交流座谈生活垃圾智能分类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2019-11-29 0 李少珍

         为更好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11月26日,我会与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就此项应用技术组织了交流和座谈。会议由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胡永峰主持,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袁征、秘书处李曼丽、李少珍、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卫绿化科副科长欧阳礼发、顺德代表处筹备组负责人王靖、广东创新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国雄、广东智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乃田、副总经理张树林、广东昕旺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孔根参加了会议。

image.png

         会上,袁征表示,此行调研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以及餐厨垃圾处理情况,当地政府采取何种有效、科学的政策措施引导广大市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全民参与,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厨余垃圾的有效处理。 

    胡永峰在会上指出,顺德区虽然未纳入全面的生活垃圾 分类处理要求,但是已在几个镇村进行了试点,试点工作取 得初步成效。顺德区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量每年达155.87万吨,日均处理量约4240.51吨。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目前,顺德已建立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园林绿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筑垃圾收运处理出路、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并完善其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等五大分流减量的收 运处理体系、初步搭建终端分流处理体系。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上,顺德区杏坛镇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同时配套了300 吨 /天的餐厨垃圾处理,通过固液分离干化焚烧的工艺进行处理,基本满足了顺德区的处理需求。 

    会上,根据顺德区的实际情况,吴孔根介绍了餐厨垃圾生物气化处理技术。餐厨垃圾生物气化体机已在白云区 9 个街道进行布点15台设备,根据各街道餐厨垃圾产生量配置了不同规格如 10t/d,20t/d 等处理设备,功能配置包括: 自动提升、油水分离、自动分拣、破碎脱水、除臭、生物气化处理,经过8小时即可全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减量 95%以上,最终发酵经历2个月才清理发酵完全后留下的少量约 2%~5%的残渣,在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减量化明显,出渣少。3 吨/天以下设备不产生废水,只产生废气,5 吨/天以上设备才会同时产生废水和废气,运营成本随处理量的增加而减少,在 100~200 元 /天不等。 

    结合终端处理,张树林提出了从源头解决生活垃圾处理, 则利用其公司研发设计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并介绍了生活垃圾智能垃圾桶分类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利用编印的生活垃圾分类小册子进行指引,引导居民根据垃圾类别分别向智能垃圾桶进行垃圾投放,获取积分或者大米等实物的奖 励方式,促进居民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张树林表示,此系统属于政府采购服务,通过25元/月/户的政府补贴以及公司的商业模式运营来维持公司运营成本,这个项目已成功在张家口、天津等地进行试点,并通过了当地政府的各项考核标准,如分类准确率、减量化等,取得了定的成效。 

    胡永峰听取了两项技术介绍后提出,小型分散式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有定的先进性,通过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处理餐厨垃圾是条不错的路子。但是餐厨垃圾处理后的剩渣处理途径上应考虑盐分的去除,用作有机肥或花卉肥料时避免土壤的板结,同时当处理量达到定规模需要解决剩余残渣的销售出路问题。在顺德进行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因当地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分类效果不定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发生混装的情况,单纯依靠设备来改变居民的垃圾分类观念尚有定难度,所以政府的宣传、监督、引导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胡永峰表示,为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在顺德落地,顺德区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将在不少于 500 户的小区进行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宣传引导,届时企业可积极参与,筛选出种与当地居民习惯相适应的垃圾分类模式。 

    最后,会议认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系统与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理完整的处理模式,是珠三角城市的实用模式之。可按照座谈会议的精神,先拟订个以 500 户为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供顺德区政府参考,争取在当地进行试点示范,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对示范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估,形成可操作、复制的经验以点带面将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同时顺德区进步开展垃圾分类的动员和督导,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逐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日常运营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从源头减量,推进全民参与,自觉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提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