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我会监事长袁征、省生态环境厅宣传与科教处二级调研员李亚男一行前往河源市生态环境局交流座谈。河源市生态环境局徐智敏局长、张少忠副局长、黄文生副局长、河源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主任赖志刚参与了此次座谈,河源代表处胡青松主任、秘书处张菊花参加了会议。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徐智敏局长介绍了该局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河源市生态环境局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加以呵护,环保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一是环保能力有所提升,二是环境质量持续优良,三是生态环保成绩显著。
袁征肯定了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的环保工作,他表示,河源是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全省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是我国最好的水源地之一。河源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河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河源市委、市政府及河源生态环境部门为河源的环境保护和东江水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征肯定了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的环保工作,他表示,河源是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全省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是我国最好的水源地之一。河源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河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河源市委、市政府及河源生态环境部门为河源的环境保护和东江水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征表示,东江水是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保护好东江水质是河源环保的重中之重。为此,自2013年期起,我会组织开展了“感恩东江环保行”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河源市也是环保公益活动的主要活动区。在活动中,我们把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济困、支教助学结合起来,在龙川、紫金、东源等地种植水源林近一万亩,现已成林。下一步要对生态林进行碳排放核算,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回收部分资金再扩大种植。通过活动,进一步协调上下游的经济合作关系,动员下游企业界爱心人士,资助支持水源涵养林种植、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宣传教育以及企业间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方面的产业合作。
会上,袁征还介绍了基金会近年来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法律服务的有关工作情况。根据司法部等《关于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基金会于2018年依法组建了“广东省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专职调解环保行业专业领域纠纷的群众性组织,负责受理和调解发生在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其它组织之间的环境保护类民商事纠纷和矛盾,依法及时化解环保行业、专业性的社会热点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目前河源地区还没有公益诉讼和人民调解的案例,希望能进一步加强环境法治工作,尽快填补河源地区空白。
袁征还介绍了我会河源代表处的工作情况,河源代表处是省环保基金会的分支机构,受基金会的授权,在河源市开展各项环保公益活动,除了承接和安排“感恩东江”的公益项目外,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多项环保志愿服务。袁征希望河源代表处也应该主动介入和开展环境法治工作,发起环境公益诉讼和服务环境私益诉讼工作,承担起生态环境类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我会考虑在河源代表处设立广东省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河源工作室,负责受理并调解处理环保行业、环境专业领域的纠纷和矛盾,并结合河源的实际,充分利用我会现有的公益律师团队和行业专家的力量,适时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公益调解以及相应的法律服务。
黄文生副局长感谢我会在河源地区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对我会开展的公益诉讼,公益调解工作非常认可,也十分必要在河源地区开展环境法治工作。并指定生态环境与法规科作为联系和指导单位,动员本地公益律师共同参与。他还提到河源市政府有一个环保法律调解委员会,可与我会对接,共同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及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