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85276066
  • |
  • gepf01@163.com
环保志愿者

公益理念:温暖不能仅靠“送”

2010-01-13 0

      又到年终岁尾,有关单位和部门都要组织到基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其情其景,的确让受助者感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但笔者发现,有些地方送温暖已经演变成单纯的形式,例行的公式:年末扎堆来,挑几个困难户,送去几袋大米、几桶油或棉衣、棉被;送者讲几句话,将慰问金和慰问品一放,拍个镜头,兜个圈子“速战速决”转身而去。至于困难家庭、特困户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大多并不在意,致使好事“做一半、留一半”。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扶贫济困的送温暖,是一个优良传统,但不能应付了事,简简单单地一“送”了之,而应更加注重温暖的“保温期”。要知道,每个需要关爱的困难户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并非千篇一律缺粮油衣被。一些困难户曾表示,他们最期待雪中送炭式的送温暖,最怕被动受助。明明需要粮油,却送上了羽绒服;最迫切需要棉被,却得到了电风扇。这种不因人而异、不急人所难的送温暖,令许多困难户无所适从。

      镇江市总工会日前启动的“温暖进万家”活动,就进行了创新。镇江做到送温暖与搞调研、送关爱与送实物有机结合。调研中,重点了解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了解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患病家庭成员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在全面掌握被走访家庭的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帮扶。

      家庭贫困,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家有病残人员,有的是遇上了天灾人祸,有的是有老人和孩子的拖累。各级领导和政府应细心分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扶,把钱花在最有效的地方,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送温暖活动不能仅在岁末年初像一阵风,不能送时热热闹闹,过后冷冷清清,而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坚持送温暖回访制,达到“再温暖”的目的。如南京市总工会援助中心对受援助的再就业人员就做到“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次见面、每季度一次谈心”,让他们安心就业,稳定就业,并非上岗了就万事大吉了。

      温暖送得好,可以温暖一个人,感动一群人。让我们从民生所需出发,从细微之处着手,把温暖更多更好地送到贫困人群身边,送到他们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