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地球一小时”不再局限于熄灯,从线下延伸到网络,包括环保公益义卖、倡导低碳出行的夜骑、以及节能健康的“早睡一小时”等活动更加立体丰富,短短的一小时,已成为人们支持绿色环保、倡导节能减排改善气候变化的大舞台。
大桥“卸妆” 平添静雅
昨晚20时30分,五光十色的广州塔从底部逐层往上褪去光芒,大概10秒后熄灯完毕,与此同时,一身蓝色剔透的西塔从下往上昏暗下来。据笔者统计,仅在花城广场周边的CBD区域,就有近40栋高层建筑熄灯。
花城广场依旧人流熙攘,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特意骑自行车赶到这里,他们说:“我们叫‘中国梦’骑行团队,希望以老年人的身体力行,为社会倡导低碳出行。”在珠江对岸,环保组织拜客广州的70多位成员也在20时30分骑行到广州塔下,一起倒数并共同见证熄灯,向黑夜问好。
大桥也进行了一小时熄灯。珠江广州段上的解放桥、海珠桥等跨江大桥在几秒钟内褪下了华丽的晚装,原本流光溢彩的珠江又平添了春夜中的静雅,连江边为群众高歌卖艺的小伙子也压低声线,唱起了平缓的旋律。
据广州供电局介绍,在市建委统一部署下,当晚20时30分至21时30分,广州供电局通过1158个三遥控制终端,对广州市辖内位于道路、建筑、桥梁和一河三岸的“光亮工程”实施全部熄灯一小时,以此倡导“节能减排改善全球气候恶化”的环保理念。
44万网友支持“早睡一小时”
前几年,广东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在广州珠江新城等举行公开倡议等广场活动,今年该委员会取消了广场活动,更专注于在网上发起更环保的倡议 ——“早睡一小时”,该倡议也是国内首创的响应世界“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对应活动之一。省环保厅宣教中心微博@南粤绿声也发声响应——“早睡一小时,用最简单的方式践行环保理念。”
广东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总干事陈彦鸿表示,与“熄灯一小时”相比,“早睡一小时”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便于环保实践与节能、健康,搞大型现场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行为。经供电部门调查,熄灯一小时,在用电上没有多少的节省,更多是象征意义。而“早睡一小时”活动能让更多的人直接参与,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对公益环保事业的支持。
“早睡一小时,告别拖延症!健康多一点!更环保节能,何乐而不为?”截至昨晚,已有444168万人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绝大部分网友均明确表示支持活动。
“一小时”承载更多公益理念
在广州黄沙的西城都荟商场,“地球一小时”环保义卖活动获得市民支持。“每捐10块钱,我们就送上一件恤衫,并让大家在上面写上环保的心愿。” 现场负责人介绍,今年这次熄灯活动的最大亮点,就是利用商业广场进行义卖,然后捐款用到目前正在举办的“感恩东江”活动中,给东江源头的穷困小孩制作一批包含文具等用品的爱心包裹。
广东天文学会、广州荔湾中学等单位,在广州市荔湾区泮塘路仁威庙广场举办“蓝天自造,减少雾霾”的环保科普活动。当天6台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指导公众观察天体。“观察天体是受光污染影响较大的,三四十年前,在广州人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星星大约为3000颗,现在广州常年看到的只有几颗,一年 300多天都可以看到北极星,现在每年只有几十天能看到。我们通过户外观天活动,倡导大家节能环保意识。”现场负责人李建基说。
■释疑
关掉不必要的灯 多看几颗星星
三四十年前在广州肉眼能看到3000颗星星,现在因光污染常年只能看到几颗
问:“熄灯一小时”会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吗?
答:不会。照明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并不大,而且参与“熄灯一小时”的仅仅是一部分用户,大家也并不是瞬间同时开关,所以电网负荷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问:用户熄灯后,计划输出的电能都去哪儿了?
答:电还没有发出来。由于电是一种不能储存的能量,因此电力部门必须提前预测电量需求,据此安排发电,以维持发、供电平衡。而在此基础上,发、供电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瞬时受控、几乎无缝对接。通俗来说,电煤是“现烧”的,需要输出多少电就烧多少煤,就像一个水龙头,预测的最高负荷相当于它的最大流量,而实际需要流出多少水是可以即时调节的。因此,熄灯并不会造成电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