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同在蓝天下·共建红树林”环保公益活动第二轮行动计划,实现“万亩红树林种植”目标,省环保基金会袁征、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廖宝文博士等考察小组一行,于8月1日前往惠东,实地调研惠东红树林湿地现状。惠东县副县长叶惠英、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刘文波接待了考察小组,并陪同考察小组前往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港、铁涌镇好招楼湿地公园、盐州岛白沙村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
考察组一行首先前往稔山范和港。据刘文波局长介绍,范和港现存红树林1000余亩,可种面积高达上万亩,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意向在此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经观察,廖宝文提出,范和港具备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建设条件,但是此处海水盐度高,种植品种建议选择耐盐度高的白骨壤;同时此处地势低,红树林树苗长期浸泡在海水中不易存活,建议将海面滩涂整体抬升后再进行红树林人工种植。
随后,一行人又相继考察了考洲洋湿地好招楼湿地公园和白沙村湿地公园。据介绍,好招楼湿地公园地处考洲洋西北角,总面积约10000亩,现有红树林1000亩。该湿地公园属于县级湿地公园,是惠东三大新景区之一,主要功能定位为“红树林保育、湿地候鸟研究、湿地科普、湿地公园”。白沙村湿地公园位于黄埠镇盐洲岛,总面积1000亩,属于县级湿地公园。
在考察中,考察小组还就惠东红树林种植有关事宜与县海洋与渔业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黄埠镇及铁涌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交换意见。
座谈会上,刘文波重点向考察小组汇报了惠东县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情况。惠东县濒临大亚湾和红海湾,是我省六大海洋大县之一,海岸线长约218公里,有滩涂近4万亩。惠东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稔山、铁涌、黄埠等镇的沿海海岸线边,由于多年来的围海造田和发展养殖业的活动,红树林遭到破坏,面积锐减70%,2013年以前原生态红树林面积不足3000亩。考洲洋是惠东稔平半岛的内洋,吉隆、黄埠和铁涌三镇环绕,现有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考洲洋西北面、盐洲岛北面、吉隆河口等地。2013年惠州市和惠东县政府提出“在考洲洋大面积种植红树林,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红树林种植基地”的要求,惠东县还编制了《考洲洋红树林种植专项规划》,提出了2013年到2017年5年内在考洲洋海域种植1万亩红树林的工作目标。红树林种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近两年来,惠东县在考洲洋养殖与设施的清理整治,以及红树林种植等多个项目已投放近4000万元。种植1万亩红树林的资金需要2.36亿元,财政资金较为困难,在没有财力支撑的情况下,部分工作的进度也因此拖慢。
座谈时,袁征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同在蓝天下 共建红树林”环保公益活动首轮行动的基本情况。该公益活动是我会于2008年末发起,并联合省人大环资委、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至2012年底首轮行动计划圆满结束。期间,先后在湛江、珠海、江门、汕尾等地沿海人工种植红树林约6000亩,长势良好,其防风抗浪、调节近海海岸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正在逐步显现。为继续实现“万亩红树林种植”的预定目标,组委会决定启动第二轮行动,并在重点项目中安排了首轮活动尚未开展的地区,如惠州惠东等地,要进行充分的调研,适时安排种植任务。袁征表示,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希望能够与惠东县政府一起搭建公益捐赠平台,动员企业界,尤其是惠州本地的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捐赠善款,支持和参与惠东地区的红树林种植公益活动,共同开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社会活动。
会议商定,由惠东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编制惠东红树林种植项目方案,经双方讨论纳入全省“同在蓝天下,共建红树林”环保公益活动二期行动计划,并商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组织开展活动,筹募社会资金,全面铺开红树林人工种植和湿地恢复和保护工作。(撰稿人:李曼丽、林少婷)